摘要
目的探讨端粒长度对射频消融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接诊后转至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157例房颤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法测定其在急诊就诊时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表达为t/s比值),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观察其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41例患者在术后平均(14.21±5.05)个月的随访期间复发房颤。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s比值减小及术前房颤诊断时间到射频消融术时间(DTAT)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对房颤复发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 (P <0.001,敏感度63.4%,特异度62.9%)、0.673 (P <0.001,敏感度56.1%,特异度69.8%)。结论端粒长度缩短与房颤的复发存现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早期恢复房颤患者的窦性节律可能有助于减少射频消融术复发率。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