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WI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非肿块强化乳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徐琳; 汪登斌; 王丽君; 张玉珍; 李芳珍; 李潇潇
来源:放射学实践, 2014, 29(10): 1108-1111.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14.10.003

摘要

目的:探讨MR-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炎性病变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2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乳腺炎性病变患者共32例与同时期非肿块样强化的乳腺恶性病变45例的乳腺MR-DWI表现及ADC值。32例炎性病变中12例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0例行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获得组织病理结果证实。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前MRI表现,包括DWI图像中病变形态、信号表现,并测定ADC值,以探讨MR-DWI对乳腺炎性病变与非肿块强化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2例乳腺炎性病变DWI上全部检出,其中23例含脓肿或微脓肿病例,DWI均可见不均匀高信号,部分可见显著高信号灶,边界清晰。与乳腺恶性肿瘤相比乳腺炎病例较多表现为DWI及STIR均呈高信号(P<0.01);乳腺恶性肿瘤病例较乳腺炎病例多表现为DWI高信号、STIR稍低信号(P<0.01)。32例乳腺炎病例的周围炎性渗出或增生肉芽组织ADC值为(1.48±0.21)×10-3 mm2/s,其中23例含脓腔或微脓腔的乳腺炎性病变,其显著高信号脓腔的ADC值为(0.91±0.19)×10-3 mm2/s。45例乳腺恶性肿瘤实性成分的ADC值为(1.15±0.23)×10-3 mm2/s。结论:MR-DWI联合STIR及ADC值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与非肿块样强化的乳腺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