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适宜的微咸水利用方案和简易的应用模式,为干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灌溉定额,副因素为不同灌溉水矿化度。设置2种灌溉定额满灌(5 250 m3·hm-2)和亏灌(4 200 m3·hm-2),灌溉水矿化度设置6种淡水、咸水配比,即淡咸比1∶0;淡咸比4∶1;淡咸比3∶2;淡咸比2∶3;淡咸比1∶4;淡咸比0∶1,开展棉田膜下滴灌的试验。结果表明,满灌处理的株高要大于亏灌处理,而茎粗要小于亏灌处理,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规律;满灌条件和亏灌条件下棉花生长前期的干物质量差异不大,但吐絮期满灌条件下各处理的干物质量均要大于亏灌处理并且随着各处理矿化度的增加棉花的单株干物质量呈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在一定矿化度范围之内,棉花的干物质量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但灌溉水矿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干物质量会显著增加,满灌情况下灌溉水矿化度每增加1 g·L-1棉花的籽棉产量减少3.36%,亏灌情况下灌溉水矿化度每增加1 g·L-1棉花的籽棉产量减少4.34%,满灌情况下灌溉水矿化度为6.8 g·L-1(T4处理)时,亏灌20%灌溉水量引起的减产高于满灌情况下溉水矿化度为6.8 g·L-1时引起的减产。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的成本,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建议研究区使用淡水与咸水2∶3的比例(矿化度为6.8±0.58 g·L-1)进行灌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