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吉林西部向海自然保护区沙丘榆林65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植物繁殖体(19种种子,46种果实)的重量,分析半干旱生境中不同类型植物繁殖对策的功能差异及其在植被更新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65种植物中繁殖体为种子的植物单粒重分为4个组别(<0.1、0.1~1、1~10、10~100 mg),繁殖体为果实的植物单粒重分为5个组别(<0.1、0.1~1、1~10、10~100、100~200 mg)。(2)植物繁殖体的单粒重差别极大,最轻的列当种子为0.0096 mg,最重的蒺藜果实为131.50 mg。(3)刺藜、剪股颖、小香蒲、野艾蒿、尖头叶藜、狗尾草、蒲公英、拂子茅、驴耳风毛菊、山苦菜等植物繁殖体重量轻,能够借助风力传播等外力作用在保护区广泛分布。(4)刺藜、列当、星星草、翻白委陵菜、尖头叶藜、麦瓶草、平车前、帚枝千屈菜、狗尾草、百里香、戟叶蓼、箭头唐松草、蓬子菜、狭叶泽芹的繁殖体不但重量轻(<1 mg)且形状呈近圆球形,推测其可能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半干旱沙区植物借助繁殖体形态形成特殊的繁殖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群生存的风险,对种群持续繁衍具有重要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