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改变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共87例,分别为急性肝炎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同时选择在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2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4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患者的Ig G和Ig M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Ig G和Ig 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患者的Ig M水平和对照组Ig M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患者的Ig G和Ig A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Ig G,Ig M,Ig A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的Ig G,Ig M,Ig 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补体C3和C4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的补体C3和C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补体C3和C4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的补体C3和C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有助于了解此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利于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