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ΔBMI)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就诊的1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化疗后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计算ΔBMI,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测量ΔBMI的截断值并得出诊断精度。结果与化疗前比较, 化疗后的BMI、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的均值均升高, 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降低, 其中BMI化疗前后[(22.30±1.88)kg/m2比(23.59±2.32)kg/m2]及LVEF化疗前后[(63.69±4.69)%比(59.08±4.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0、4.98, 均P<0.05)。ΔBMI范围为0~41.3%, LVEF的变化(ΔLVEF)范围为0~15.9%。ΔLVEF与ΔBMI存在显著相关性(r=0.709, P<0.001)。心脏毒性发生率为21.2%(36/1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BMI(OR=1.639, 95%CI 1.263~2.127, P=0.000)与ΔBMI(OR=1.147, 95%CI 1.071~1.228, P=0.000)是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心脏毒性情况, 计算ΔBMI与B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和0.687。当ΔBMI值为4.28%时, Youden指数最大为0.399, 灵敏度为0.750, 特异度为0.649。结论对于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 ΔBMI可作为预测心脏毒性的有效指标, 当ΔBMI超过4.28%时, 患者发生心脏毒性风险高。

  • 单位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