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HPLC-ELSD测定不同炒制程度的蒺藜中蒺藜呋甾皂苷B和蒺藜皂苷K含量,结果发现蒺藜呋甾皂苷B和蒺藜皂苷K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个皂苷均在火候最佳时含量最高。通过蒺藜总皂苷提取物的模拟炮制发现,在炮制时间一定时,随着炮制温度由180℃升高至240℃蒺藜呋甾皂苷B和蒺藜皂苷K的含量逐渐减少。在一定温度下,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蒺藜皂苷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5 min时含量最高;而蒺藜呋甾皂苷B含量仅在180℃时,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10 min时含量最高;在200,220,240℃时,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蒺藜呋甾皂苷B含量逐渐降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定性分析tribuluside A,蒺藜呋甾皂苷B和蒺藜皂苷K 3种蒺藜皂苷单体的模拟炮制产物,证实含有C-22-OH的tribuluside A和蒺藜皂苷I在蒺藜炮制中发生脱羟基反应分别转化生成含有C-20-C-22位双键的蒺藜呋甾皂苷B和蒺藜皂苷K,从而使两者含量升高;蒺藜呋甾皂苷B和蒺藜皂苷K的C-3和C-26位含有糖链,在蒺藜炮制中发生脱糖反应生成单糖链皂苷和短糖链皂苷,从而使两者含量降低。该研究为下一步揭示蒺藜的炮制原理提供了依据。

  • 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