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多纳非尼辅助治疗肝癌术后合并高危复发风险患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6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57例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合并高危复发风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8例, 女29例;年龄为(59±10)岁。157例患者中, 101例术后采用多纳非尼辅助治疗, 设为多纳非尼组;56例术后未采用系统辅助治疗, 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后治疗情况。(3)随访及生存情况。(4)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危险因素分析。倾向评分匹配选用最优完全匹配原则, 卡钳值设定为0.5, 多纳非尼组与对照组按1.25∶1进行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57例患者中, 126例配对成功, 其中多纳非尼组70例, 对照组56例。倾向评分匹配后, 消除肿瘤数目混杂偏倚, 具有可比性。(2)术后治疗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 70例多纳非尼组患者采用多纳非尼单药治疗23例, 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6例, 联合免疫治疗14例, 联合TACE+免疫治疗7例;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术后随访37例, 联合TACE治疗19例。(3)随访及生存情况。15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101例多纳非尼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0.1(6.3~14.6)个月, 56例对照组患者随访时间为22.2(15.1~25.5)个月。随访期间, 多纳非尼组70例患者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其中发生3级、2级、1级不良反应分别为8、23、39例。倾向评分匹配后, 70例多纳非尼组患者和5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18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7%、83.7%和67.8%、58.9%, 两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395, 95%可信区间为0.176~0.888, P<0.05)。(4)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脉管癌栓、临床分期为ⅢA期是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合并高危复发风险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181, 2.612, 2.612, 95%可信区间为1.028~4.629, 1.128~6.047, 1.128~6.047, P<0.05), 术后多纳非尼辅助治疗是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合并高危复发风险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457, 95%可信区间为0.227~0.920, 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倾向评分匹配后, 多纳非尼组和对照组男性、年龄≥60岁、肿瘤长径>5 cm、微血管侵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甲胎蛋白<200 μg/L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283, 0.202, 0.174, 0.345, 0.273, 0.180, 95%可信区间为0.114~0.707, 0.044~0.937, 0.038~0.794, 0.128~0.929, 0.091~0.819, 0.052~0.620, P<0.05)。结论多纳非尼辅助治疗肝癌术后合并高危复发风险患者可有效降低短期复发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单位
    江苏省肿瘤医院;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