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气溶胶通过作为云凝结核(CCN)或冰核(IN)影响云和辐射,是气溶胶气候效应评估中最不确定的因素.针对四川盆地深盆地形气溶胶活化特性的研究对理解独特地形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夏季在成都地区观测的5个过饱和度(0.07%、0.10%、0.20%、0.40%和0.80%)的气溶胶活化特性资料,研究了CCN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0.40%过饱和度下CCN数浓度(NCCN(0.40%))平均值为(2392.7±1267.9) cm-3,远高于沿海地区、山区、干旱地区及清洁城市地区,低于污染城市区.该过饱和度下气溶胶活化率(AR(0.40%))平均为0.19±0.10,远低于污染城市区和全球平均水平.降水和新粒子生成事件(NPF)分别对NCCN的清除和增加起到重要作用.晴天NPF与较强逆温导致各过饱和度下NCCN大于阴天.低过饱和度(0.07%~0.20%)条件下晴天与阴天NCCN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主要与边界层发展和交通排放有关.高过饱和度(0.40%~0.80%)更有利于粒子活化的环境以及晴天与阴天不同的二次转化过程和扩散条件,导致复杂的NCCN日变化.通过N=CSk关系拟合成都地区CCN活化谱得到C=4628.5 cm-3和k=0.9,表明该活化谱属于大陆型较清洁核谱.各过饱和度下AR受凝结核浓度与NCCN共同影响,日变化均呈双峰分布.AR随污染程度增强而升高的变化特征表明,该季节成都地区颗粒物污染主要由较弱的扩散条件下粒子的老化堆积导致.本研究提供了成都地区气溶胶活化特性的初步认识,扩充了四川盆地气溶胶数据库.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