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反乌托邦主义者到建立自己的乌托邦,并将其固化为意识形态,安·兰德的小说文本体现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这一转变有其特殊的知识社会学背景,也与兰德客观主义哲学对实在论、理性意志以及伦理规范实用性的强调紧密相关。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不仅是主体立场与方法论上的二元对立,也不完全基于政治经济的实在性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标准,以及意识真实性与虚假性的区分,而是建基在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伦理观基础之上。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认识乌托邦代表的理想主义与怀疑主义精神,以及兰德的小说作者意图过于明显的审美缺陷。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