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管腔器械清洗过程中的参数控制对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规格、型号、结构,管腔器械分为基础型与特殊型。参考厂家说明书及消毒供应中心规范要求确定相关清洗参数,研发设计基础型与特殊型管腔器械不同清洗路径(基础型管腔器械清洗路径一、二;特殊型管腔器械清洗路径A组、B组、C组),评价其清洗效果,构建基础型与特殊型管腔器械清洗标准。手术室及本科室人员对管腔器械使用现况及处置难点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评估过程性能装置(PCD)清洗检测及管腔镜监测显示,基础型管腔器械清洗路径二的器械清洗平均合格率(98.33%)高于路径一(86.84%)(P<0.01),为基础型管腔器械最佳清洗路径;特殊型管腔器械清洗路径A组、B组、C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0.00%、92.22%、98.05%,C组器械清洗平均合格率最高,为特殊型管腔器械最佳清洗路径。项目实施后服务态度评分为(98.42±0.37)分,沟通交流评分为(98.23±0.69)分,物品供应及时性评分为(97.89±0.82)分,物品供应质量评分为(98.36±0.61)分,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基础型管腔器械清洗采用路径二;特殊型管腔器械清洗采用C组路径;项目实施后各项评价得分明显提高。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