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动物名录整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计划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站近20年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对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汇总、分析与研究,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的分类系统发育研究结果,确定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神农架遗产地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9目110科312属577种,占湖北省和全国脊椎动物物种种数的80.70%和19.81%。其中,小黑领噪鹛(Garrulax monileger)、白眉林鸲(Tarsiger indicus)、褐冠山雀(Parus dichrous)和淡绿鵙鹛(Pteruthius xanthochlorus)为我们近期调查中发现的湖北省新纪录物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东洋界分布的物种数(61.35%)是古北界分布物种数(30.68%)的两倍,广域分布的物种仅占7.97%,表明遗产地内东洋区动物占一定优势,兼有古北区的区系成分渗透其间,反映出东洋界与古北界物种在遗产地交融汇集的特征。神农架遗产地共分布有中国特有陆生脊椎动物物种57种,分别占神农架陆生脊椎动物总数和全国特有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9.88%和8.89%。对神农架遗产地陆生脊椎动物的汇总研究,可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履行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进一步开展神农架遗产的监测与保护提供依据。近年来关于神农架脊椎动物新记录种的不断报道表明遗产地的物种多样性仍然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暗示着遗产地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进一步扩大和深入。
-
单位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