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集成过去2000年中国农耕区分布和耕地空间重建成果,概括了过去2000年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耕地扩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探讨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过去2000年中国耕地面积在波动中增加,公元初至公元8世纪维持在5亿亩上下,11世纪接近8亿亩,17世纪初超10亿亩,至清末(1910年)达14亿亩,至1980年后逾20亿亩。(2)过去2000年中国农耕区经历了三次扩展:西汉时期耕地扩展至长江以北,唐宋时期长江以南地区的耕地开发奠定了现代中国耕地分布的主体格局,清以来耕地变化以平原地区垦殖加深以及对山地、边疆地区的开垦为主要特征。(3)中国历史上因地制宜地主动对耕地进行适应性改造,涵盖水利、农具等农业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作物选种等田间管理技术等多方面,是维系中国历史时期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