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田是大气污染物一氧化氮(N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与水稻田相比,旱作农田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高,但其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前,我国农田NO排放和减排的研究以原位观测为主,缺乏系统的整合(Meta)分析.通过收集文献数据,定量分析玉米-冬小麦、水稻-冬小麦旱地阶段、蔬菜、茶园和果园等旱作体系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的异质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定量评价减量施氮、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新型增效氮肥和施用生物质炭等管理措施对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的影响.收集相关文献共计49篇(发表于2006~2021年).结果表明,玉麦轮作、茶园和果园体系年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1.44、 7.45和0.92 kg·hm-2,在这3个体系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蔬菜季节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2.13 kg·hm-2和2.09 kg·hm-2.在玉麦轮作、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茶园体系中,NO排放量均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但在蔬菜和果园体系中二者无显著相关性.玉麦轮作、稻麦轮作旱地阶段、蔬菜、茶园和果园体系排放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31%、 0.71%、 0.96%、 1.74%和0.13%,除玉麦轮作分别与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蔬菜体系间的差异不显著外(P>0.05),在其余体系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于各体系间排放系数差异大,在编制区域或全国农田NO排放清单时,有必要对各作物体系采用不同的排放系数.减量施氮仅在减氮比例高于25%时可显著降低NO排放量(36%),但对排放系数的影响不显著.由于减氮比例过高可能会造成作物减产,尚需进一步确定既不影响作物产量又降低NO排放的减氮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低[ω(SOC)<15 g·kg-1]或酸性(pH<7)条件下以及配施新型增效氮肥在玉麦轮作农田中可显著降低NO排放量(-46%~-38%)和排放系数(-62%~-45%),施用生物质炭的影响不显著.可为不同田间条件下分别采取有效的NO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