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测外周血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在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临床诊断明确的子宫病变患者23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子宫良性病变79例、宫颈癌前病变79例及恶性肿瘤患者77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中心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行外周血MPV、PLT、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T)及血浆CRP水平检测,根据所测数值计算NLR、PLR,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及绘制ROC曲线对各组间患者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MPV为(11.08±1.30)fL,低于对照组的(12.34±1.22)fL,NLR、PLR和CRP水平分别为(2.20±0.67)、(123.01±34.81)、(2.58±2.71)mg/L,高于对照组的(1.91±0.54)、(102.25±23.92)、(0.51±0.2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组、癌前病变组、恶性肿瘤组3组间比较,外周血MPV呈降低趋势,NLR、PLR和CRP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MPV与子宫病变恶性程度呈负相关(P<0.01),NLR、PLR和CRP与子宫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1)。4项指标联合诊断子宫恶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961,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结论:外周血MPV与子宫病变恶性程度呈负相关,NLR、PLR和血浆CRP与子宫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肿瘤恶性程度越高,MPV越低,NLR、PLR和CRP越高,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可辅助临床对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子宫恶性肿瘤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