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热修复过程中热质传递机制研究

作者:王世锋; 姜泓杰; 张涛; 刘立朋; 顾海林*; 詹明秀; 徐旭
来源:热科学与技术, 2023, 22(03): 263-271.
DOI:10.13738/j.issn.1671-8097.023089

摘要

针对现有原位热修复技术能耗较高且在修复过程中热质传递机制不明的问题,研究了现场试验过程中的土壤温度场变化、修复效果和能耗,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温湿度场的变化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加热井呈正六边形排布时,修复区域的受热较为均匀,各测温点在修复35 d后,温度均达到200.0℃以上,修复后场地满足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在标准状态下,试验过程中天然气用量总计685 664.0 m3,每修复1.0 m3污染土壤约消耗62.8 m3天然气;加热井热量主要为修复场地侧壁供能,对于位置低于加热井的土壤作用较小,加热井轴向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布较为均匀,但加热井底部体积含水率较高,修复区域底部水分不利于修复场地温度的提升,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的吻合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MRE为20%,为场地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热修复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