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牙颌患者选择种植修复方案时,不少医生忽视了应该在建后研判患者的颌间距离(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是否足够容纳种植上部结构及修复体等,再进行种植方案设计。而临床上常用的颌间距离(垂直距离)、水平距离的实测内涵和方法还有待明确,常用的术后目测估计除不准确外还易导致种植修复决策路径倒置,导致不少病例植入成功后出现了无法合理修复的尴尬,这种"想到没做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关键参数的规范路径和实用工具及方法。本文推荐先建立新的或天然牙、旧义齿保留的正确颌位关系,然后采用更容易把握的目标修复空间的高度和水平距离或夹角作为实测指标,植入术前在架或口内用实测工具采集各植入位点的骨面或龈面到拟定咬合平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包括龈面高度和骨面高度)和水平距离或夹角,根据实测值大小建立了以修复空间的各项数值为引导的无牙颌修复方案决策树,理顺了临床决策路径;同时规范了测量方案(起止点、测量平面等),为合理制定数字化种植修复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数量关系依据。

  • 单位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