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无论是通过土地流转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还是通过分工深化以改善农业生产效率,均依赖于农业要素的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而农地产权及其稳定被视为要素市场发育的关键。尽管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被寄予厚望,但其实施绩效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已有的微观实证亦未能形成一致性结论。本文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利用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第一,农地确权对于土地流转、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和农业分工深化并未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未能有效推进中国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改善;第二,通过"南稻北麦"的区际比较发现,农地确权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政策效果,但依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农地确权能够有效推动两类区域的要素市场发育。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在推动农业要素市场发育以实现农地与服务的规模经营时,应进一步挖掘农地确权的政策红利,强化农地产权实施,盘活农地经营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