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治疗室性早搏(VPB)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主题关键词为“室性早搏+中医+临床”、全文关键词为“中药”并且篇名中不含“进展”进行检索。时间选择为1979年1月1日—2020年3月1日。检索出相关中药组方,将组方涉及到的所有药味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Statistics 20、SPSS Clementine1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BATMAN-TCM系统对高频药物所含化合物进行检索,获取这些化合物对应靶点,与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VPB相关靶点相映射并取交集,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分析获取关键药物治疗VPB的重要通路,通过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关键通路”可视化网络分析。[结果]纳入的102首处方共含有110味中药,累积频率965次,前20味中药,累计频次562次,占总频率的53.2%。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分别是炙甘草(49次,48.04%)、酸枣仁(43次,42.16%)、丹参(42次,41.18%)。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个支持度较高的中药组合,因子分析产生6个公因子。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酸枣仁活性成分21个,治疗VPB的核心靶点59个,和VPB关系密切的通路11条。[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医对于VPB的临床治疗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较为常用,多选择药性偏温、平、微寒,药味偏甘,归心、肝、脾经的中药。临床用药时可着重参考酸枣仁、当归、甘松、黄芪、炙甘草、桂枝、生地黄、生龙骨、生牡蛎、麦冬、五味子、川芎、白芍、人参等中药进行配伍使用,初步验证和预测了关键药物酸枣仁治疗VPB的核心靶点和重要通路,为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