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不清、资金不足、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管护不到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是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共性难点。针对这一问题,贵州省湄潭农村改革试验区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改革试点中,推行“寨管家”看护模式,通过明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的主体责任、资金来源、监管考核机制,实现了建管养的有效衔接,确保已建成设施正常运转、持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