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人工配水环境下,设置空白、大肠埃希氏菌(E.coli)、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和混合细菌(E.coli-P.fluorescens)工况,对碳钢试片进行腐蚀实验。通过腐蚀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微生物活性ATP、微电极、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单种细菌E.coli、P.fluorescens和混合细菌E.coli-P.fluorescens在碳钢表面的腐蚀行为及其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工况相比,碳钢的腐蚀速率在E.coli工况下增加了27.01%,P.fluorescens工况下降低了48.92%,E.coli-P.fluorescens工况下降低了37.46%。混合细菌工况下,碳钢界面形成了以P.fluorescens为主的网状生物膜结构,腐蚀产物类型、官能团、电化学行为、溶解氧性质等也更接近P.fluorescens工况,说明在两种细菌共同作用中,P.fluorescens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