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伴有单纯高颅压侧窦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特征,并探索二者共存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单纯颅内压增高合并双侧或者优势侧侧窦狭窄并行侧窦支架介入治疗的患者16例,记录其手术过程及术后转归,随访了解患者的远期预后。结果在16例患者中有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4±10.1)岁,平均病程(10.9±7.3)个月,平均体重指数(28.9±3.6)kg/m2,症状表现为头痛者15例,视物异常者14例,眼底检查均提示视乳头水肿。5例脑脊液压力介于25~33 cmH2O(1 cmH2O=0.098 kPa)之间,11例大于33 cmH2O。介入术前侧窦狭窄处近远端平均压力差[(36.3±9.4)cmH20;范围15~91 cmH2O]。术后即刻12例患者狭窄两端压力差消失,其余4例压力差小于15(2~12)cmH20;术后1周13例患者复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明显下降,其中8例处于正常范围;6个月后11例复查DSA/MRV,未见支架内狭窄或闭塞。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35.4±9.8)个月,患者总体预后良好。头痛好转比例为14/15,其中12例头痛消失;3例仍有头痛患者,2例复查腰椎穿刺,压力略高于正常(分别为19、23 cmH2O);视觉症状好转比例为9/14;10例患者复查眼底,视乳头水肿好转比例为9/10,好转和消失比例分别为6/10和3/10;随访期间,除1例患者症状无变化外,其他患者症状均获得改善(头痛减轻及视觉改善),总体有效率为15/16。结论侧窦内支架介入治疗对伴有单纯高颅压的侧窦狭窄患者有效率高;侧窦狭窄可能为单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机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