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粗堆肥量大、因腐熟度不够没有得到充分资源化利用等主要问题,采取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调理剂(调节初始C/N比)、补水情况、接菌情况、翻堆频率对堆肥过程指标变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粗堆肥腐熟度提供基础参考。以锯末和尿素为调理剂调节初始C/N比为11.4、15.7、20.0,堆肥的初始含水量为65%,菌剂初始添加质量比按0.02 g/kg进行添加。然后在堆肥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按调节含水量65%、菌剂质量比0.02 g/kg来补充水分和菌剂。结果表明,温度、pH值、吸光度比值E4/E6满足堆肥腐熟的要求;除处理2#外,其他处理的T值均小于0.6,满足堆肥基本腐熟的要求;处理1#、3#发芽指数GI不足50%,其他处理均大于80%,满足堆肥要求;处理4#、5#、6#NH+4-N含量满足堆肥腐熟标准,其余均较高; 7#、8#处理的电导率EC值偏高。总体上看二次堆肥臭味均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但仍没有类似泥土的气味,处理4#、5#、6#的腐熟度最好。水分补充情况与添加菌剂对堆肥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二次堆肥高温期温度可达到50~60℃,持续7 d及以上,有利于堆肥原料的腐熟。添加锯末可减少氮损失,高C/N比的处理有利于堆肥产品质量的提高,翻堆频率对二次堆肥影响不明显。
-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