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动物药被历代医家称为"血肉有情之品",是中药的重要分支。动物药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应用历史悠久,在抗凝、抗血栓、抗疲劳、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惊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动物药大多含有蛋白质、脂肪酸、氧化三甲胺类成分,易发生分解,产生具有不良气味的生物胺、小分子醛、酮、醇、三甲胺、氨等物质,混合后散发出腥臭气味,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影响服药顺应性与临床疗效,阻碍了动物药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对动物药腥臭气味来源和形成机制的认识不够深入,掩味技术的开发较为缺乏。鉴于此,该文初步统计了动物药腥臭气味的普遍性,分析了腥臭气味的产生原因,阐释了腥臭气味致呕机制,整理了腥臭气味评价与检测方法,总结了腥臭气味的掩味技术,以期加深对腥臭气味的认知,为开发适宜于动物药的高效去腥技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对动物药的顺应性,推动动物药在新时代更好地服务大众健康。
-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厚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