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铃薯营养成分全面、营养结构合理、易于消化吸收,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中富含绿原酸等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病、抗癌、降脂等多种保健作用。鉴于绿原酸与马铃薯风味、营养及抗性品质密不可分,系统测定分析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绿原酸含量及分布规律将为改良作物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马铃薯普通栽培种是同源四倍体,应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改良品种比较困难,而二倍体马铃薯比四倍体马铃薯遗传背景简单,在育种和基因组研究方面更具优势。采用二倍体马铃薯自然变异群体(C系列)和自交分离F2群体(151系列和RH系列)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不同组织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并采用SPSS16.0对绿原酸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131个样本中, C系列马铃薯叶片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151系列和RH系列, C系列马铃薯叶片绿原酸含量最高为12 022.25 mg·kg-1 FW, 151系列马铃薯叶片绿原酸含量最高为7 685.41 mg·kg-1 FW, RH系列马铃薯叶片绿原酸含量最高为5 486.46 mg·kg-1 FW,但C系列均匀性和稳定性低于151系列和RH系列。进一步对C系列(181个样本)薯皮和薯肉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薯皮中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薯肉,薯皮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为19 679.59 mg·kg-1 DW,薯肉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为2 927.52 mg·kg-1 DW,整体上薯肉中绿原酸含量随薯皮绿原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呈线性关系。通过对二倍体马铃薯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分析,为光谱测定分析法在研究、培育绿原酸含量高、风味好的马铃薯新品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光谱测定分析结果对指导育种、天然活性物质的测定分析及农业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紫外-可见光谱在国家优薯计划、国际农业基因组计划和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