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大螺距双源CT扫描房颤患者心脏,描述并测量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前左房、肺静脉解剖与邻近关系及辐射剂量。方法:选择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HP(high pitch,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flash spiral模式)。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spiral模式),计算两组患者扫描辐射剂量;运用二维平面测量肺动脉、上腔静脉、食管与左房一肺静脉的距离,三维重建后描述其解剖形态及与左房-肺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两组扫描方式患者左房-肺静脉均显示清晰,无明显伪影。有效射线剂量:flash模式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0.85±0.13)msv,Spirl扫描剂量为(13.27±3.02)msv。15例flash模式扫描中有其中7例患者冠状动脉显示清晰,图像质量好。Spiral扫描中,2例冠状动脉可诊断。肺动脉与左房顶壁平均最小距离:(4.05±2.78)mm。上腔静脉与右上肺静脉平均最小距离:(1.98±1.46)mm,食管与左房后壁上缘、中部、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60±0.54),(1.34±0.47),(2.76±1.21)mm。结论:①房颤患者采用大螺距flash spirl模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比较有效射线剂量低于1 mSv,图像质量无差别。②重建图像可真实反映左房、肺静脉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及距离。③可以清楚显示左心房和各支肺静脉的开口直径及其分支,并可发现有、无肺静脉狭窄及发育畸形。因此双源CT大螺距扫描可作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