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频率和类型,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其发生风险,提升临床输血安全。方法:统计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各科室输血和不良反应次数,收集相关信息并综合分析。结果:在研究期间(2015-2017年),共进行了63 769次输血,记录了69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1%;其中过敏性反应60.9%(n=42)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4.8%(n=24)最为常见。各年份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15年0.23%(33/13 833),2016年0.10%(18/17 291),2017年0.06%(18/32 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79,P<0.05)。近3年共输入血液制品93 775袋,单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0.23%(25/11 044),其次是悬浮红细胞,为0.14%(14/9 749)。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输血或孕产史的患者发生风险更大。结论:输血存在一定的风险,医务人员应该增强输血安全管理,尽量降低输血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
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