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对0~6岁儿童出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0~6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并记录儿童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孕周、出生身长、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等情况。根据入选儿童出生体重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2 500g)、B组(2 500~2 999g)、C组(3 000~3 499g)、D组(3 500~3 999g)、E组(≥4 000g)。记录各组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出生体重与0~6岁儿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相关性,并对各个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调整。结果 A、B、C、D、E组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57%、4.02%、4.83%、6.15%、14.56%,超重发生率分别为8.93%、9.64%、9.57%、12.15%、20.25%。在调整年龄、性别、出生身长、孕周、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后,A、B组出生体重与0~6岁儿童体重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0.07,均P>0.05),而C、D、E组出生体重与0~6岁儿童体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36、0.48,均P<0.01)。在调整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及孕周等相关因素后,A组发生肥胖或超重的风险性与C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RR值分别为1.22、0.92,95%CI分别为0.94~1.65、0.72~1.38,均P>0.05);相比C组,B组儿童发生肥胖和超重的风险性均明显下降(RR值分别为0.89、0.74,95%CI分别为0.71~0.95、0.65~0.91,均P<0.01),D、E组儿童发生肥胖和超重的风险性均明显升高(RR值分别为1.36、1.47、2.01、1.75,95%CI分别为1.22~2.06、1.35~4.65、1.68~4.51、1.42~5.33,均P<0.01)。结论不同出生体重的0~6岁儿童出现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出生体重超过3 500g的儿童发生肥胖或超重的风险性明显升高。

  • 单位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