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及分析罗沙司他干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K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20例患者临床特征。按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罗沙司他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脂代谢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铁代谢指标[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Fe)、铁蛋白(Fer)、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差异。结果 51~60岁、61~70岁、71~80岁是病例数较多的年龄段;男性病例占比(66.67%)多于女性(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67,P<0.05)。各阶段年龄构成中CKD合并肾性贫血以轻度贫血为主,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均以61~70岁最常见。不同程度贫血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贫血程度加重,患者体重指数、睡眠时间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2组HGB、Hct、RB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HGB、Hct、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HDL水平高于治疗前,LDL、T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HDL水平高于对照组,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IBC水平高于治疗前,Fer、TSA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Fe、TR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TIBC、Fe、TR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以轻度贫血为主,在61~70岁患者中最常见,且与吸烟比例、体重指数、睡眠时间有相关性,罗沙司他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贫血状态,改善机体脂代谢与铁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