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黄柏配方颗粒汤剂(DGD)与标准汤剂(SD)、传统汤剂(TD)的差异,对市售配方颗粒(DG)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建立SD、TD的相关标准及DG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从化学成分种类、代表性指标成分含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共有峰峰面积总和、主成分分析(PCA)5个方面对DGD(A~E 5个厂家各3批)与SD(10批)、TD(10批)共7类35个供试品进行全面对比研究;对DGD进行临床建议当量校正。结果①SD和TD中的21个共有峰均在DGD指纹图谱中得到保留。②DGD中A厂木兰花碱含量比SD低34.3%(P<0.05);C厂木兰花碱含量比SD低35.6%(P<0.01),比TD低37.0%(P<0.05);D厂盐酸黄柏碱含量比SD低22.0%(P<0.05),比TD低27.5%(P<0.05);D厂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比SD低20.8%(P<0.05),比TD低23.8%(P<0.05);其他厂家各成分与SD、TD无显著性差异。③各DGD与SD平均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2 6,与TD平均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1 2,成分相似度较高。④采用归一化法以SD的21个共有峰的总峰面积值为1个单位,7类供试品比值分别为0.90、1.03、0.69、0.77、0.73、1.00、1.06。⑤PCA显示B厂与SD、TD距离接近,差异小。以SD的21个共有峰信息为标准,采用峰面积加和法对DG的临床建议当量进行校正,建议A、C、D、E厂家由1 g相当于原饮片12 g分别降低至10.7、8.3、9.2、8.8 g,B厂家无需校正,仍为1 g相当于原饮片10 g。结论真实世界中多数黄柏DGD与SD、TD间存在成分含量上的差异,并无成分种类和成分种类间比例的明显差异;这些整体基本一致的差异可通过对临床建议当量进行校正加以调整,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