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场产卵场保护区春季小黄鱼群体结构及资源动态

作者:王雅丽; 胡翠林; 李振华; 蒋日进; 周永东; 张琳琳; 张洪亮; 徐开达*; 熊瑛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09): 3349-3356.
DOI:10.13287/j.1001-9332.202109.036

摘要

根据2014—2019年舟山渔场产卵场保护区及邻近海域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春季小黄鱼的群体结构、资源密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黄鱼的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0.44×10-4×L2.78,b值<3,说明近年来小黄鱼为负异速生长,肥满度与体长呈负相关,身体趋于细长。2014—2019年小黄鱼的体长和体重均以2014年最高、2019年最低。2014年以来,舟山渔场产卵场保护区及邻近海域小黄鱼的群体规格逐渐减小,说明近年来小黄鱼个体小型化现象并未改善。与产卵场保护区设立前的数据相比,保护区建立后小黄鱼资源密度有所提升,表明保护区管护对小黄鱼的资源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GAM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与保护区及周边海域小黄鱼资源密度分布关系密切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深和底层水温。随着水深的增加,小黄鱼资源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在水深60 m附近时资源量最高;在12~16℃水温范围内,小黄鱼资源量随底层水温升高而增大;当水温>16℃时,其资源量随底温的上升而下降。

  • 单位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