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步入后扶贫时代,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也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在对相关研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贫困涵盖了能力、权力与文化等要素,动态性、多维性、长期性等特征凸显。此外,我国城市悬崖效应、农村精英俘获和城乡马太效应明显,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因此,必须遵循“益贫式增长—包容性发展—整体性治理”的制度框架,从经济、发展与生态三个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贫困治理实践路径。既有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尚不充足,仍需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贫困成因等方面深入探索,进而推动国家反贫困理论创新,构建整体性治理格局,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