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RCHC)中医证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寻找中医证型的分子标志物,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RCHC住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清蛋白(ALB)]、丙型肝炎病毒(HCV)RNA、HCV基因型、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同时以100例该院其他科室收治的非RCHC患者为对照,采用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RCHC不同中医证型和对照组的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各数据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RCHC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最多(100例,50.0%),然后依次是非肝郁脾虚型包括湿热内阻证(48例,24%)、肝肾阴虚证(32例,16.0%)和淤血阻络证(20例,10.0%);肝郁脾虚型与非肝郁脾虚型之间,年龄、肝功能指标和HCV基因型及HCV-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CHC患者的肝郁脾虚组和非肝郁脾虚组的HLA-DP基因rs9277535基因型GG和AA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基因型GA杂合型和AA突变型在RCH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等位基因G和A的分布在肝郁脾虚组和非肝郁脾虚组有差异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
单位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湖北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