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抗结核一线药物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rpoB、katG、ihnA的突变特征,以及基因突变位点与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相关性,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MTB)的耐药机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泉州市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分离的耐利福平、异烟肼的MTB 51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菌种进行复苏,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快速检测MTB的耐药性。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抗结核药物MIC的关系。对药敏结果和基因芯片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进行测序,分析是否有新的耐药位点。结果 51株耐药MTB中有1株耐利福平的单耐药MTB,2株耐异烟肼的单耐药MTB,48株耐利福平、异烟肼的耐多药MTB。将48株MTB通过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发现rpoB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531(C→T),异烟肼中最常见的是katG 315(G→C),其次是inhA-15(C→T)。将其中的23株MTB菌株进行MIC药敏试验,结果发现88.9%的531(C→T)突变菌株MIC>16μg/mL,5.6%的531(C→T)突变菌株MIC=16μg/mL,5.6%的531(C→T)突变菌株MIC=2μg/mL;4株526(C→T)突变型和1株516(A→T)突变型菌株的MIC均>16μg/mL。结论 泉州地区利福平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rpoB 531(C→T)突变型,异烟肼中最常见的是katG 315(G→C)突变型,rpoB密码子531、526、516突变类型对利福平产生高耐药水平;katG对异烟肼产生高耐药水平,inhA对异烟肼产生低耐药水平。
-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