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人工湿地去除养殖废水中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的研究成果,比较了环境p H、SAs的亲疏水性、湿地基质、植物、微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于典型的SAs,包括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和磺胺甲恶唑等都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酸性环境条件下,SAs呈阳离子形态,湿地基质的阳离子与SAs间发生阳离子交换,然后吸附去除。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SAs呈中性或阴离子形态,湿地基质或土壤中的有机质极性基团(酚羟基和羧基等)与SAs间依靠氢键作用和范德华作用键合。随后,在植物根系分泌物或腐殖质等的促进作用下,湿地中的厌氧或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SAs转化为氨、甲烷、CO2和H2O等,最终实现SAs的彻底去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应用包括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等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解析SAs的完整代谢途径,优化湿地系统的运行管理。应用包含多种基质和多种植物的复合湿地作为抗生素的深度处理系统,其多样化的转化途径将更有利于湿地去除废水中不断更替的抗生素类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