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企业周边农田土壤铬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向云; 程曼*; 刘永杰; 谢莹; 白雪梅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0(02): 94-102.
DOI:10.13842/j.cnki.issn1671-8151.201907065

摘要

[目的]探明铬污染农田土壤中铬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铬污染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采样和室内分析,对山西省某企业周边农用地土壤的铬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域土壤中总铬最高含量超过筛选值标准4.63倍;土壤中铬各形态含量整体上表现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交换态>铁锰氧化态,土壤铬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二者平均含量之和占总铬含量的89.45%。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中铬形态主要受土壤pH、粘粒含量、有机质、全氮、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细菌和放线菌的共同影响。铬交换态比例与土壤pH存在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土壤pH直接影响土壤铬生物有效性。[结论]该企业的生产活动已对周边农用地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在该区土壤铬污染的预防与修复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土壤pH值等显著影响土壤铬生物有效性的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