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手段,研究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溶蚀孔洞中方解石充填物类型、流体来源以及形成期次,探讨其储集性能。研究表明:茅口组方解石充填物类型为栉壳状、等轴粒状、亮晶方解石,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为(2.425~15.581)×10-6,平均为6.791×10-6;∑LREE/∑HREE为2.782~5.831,平均为4.395;Y/Ho值为35.591~51.534,平均为44.927;δCeN值为0.615~0.864,平均为0.707;δEuN值为0.866~1.385,平均为1.154;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呈现左倾特征;δ13C值为-2.13‰~-0.34‰,δ18O值为-9.59‰~-7‰(平均为-8.08‰),δ13C值与围岩接近,δ18O值比围岩偏低;流体包裹体显示均一温度主要在80~100℃,盐度(NaCl的质量分数)主要在12.85%~14.15%。方解石主要形成于中三叠世前,形成期次先后为栉壳状、等轴粒状、亮晶方解石。Ce出现负异常,Eu呈正异常的特点,显示受热液影响。δ13C值低于全球中二叠世的瓜德鲁普阶海水,δ18O值比围岩更负,说明方解石充填过程中受多种流体的影响,充填时间较早。
-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