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用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在增加社会生活便捷性的同时,给公民隐私安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有必要结合民用无人机的运行特点,总结归纳民用无人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法律特征,即侵权主体的双重性、侵权客体的财产性、侵权手段的隐蔽性和侵权方式的短时性。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我国民用无人机隐私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现状,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主要包括法律位阶较低,顶层设计不足;部门推诿严重,监管体系不明;针对公民隐私权保护、无人机管控和无人机空域管理的法律真空明显,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等。最后,在合理吸收域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法律位阶,完善无人机专门性立法,强化隐私权保护力度;厘清无人机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权责体系,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对无人机的常态化管理;填补法律真空,确立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民用无人机侵权的归责原则、免责事由,以及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等,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律规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