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占之前,青岛已经形成了以军事驻防为主、自然村落为辅、商业和航运空间逐渐衍生的格局,德占之后,原有的空间格局被迅速更替。从殖民当局最初的城市规划开始,青岛便被分为了欧人区和华人区,这种居住空间分异的理念贯穿如一,奠定了城市空间的基本格局。辛亥革命后,随着大批逊清贵族的到来,这种二分法才被逐渐打破。城市的空间格局,其实是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青岛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背后,是种族、文化、阶层等的二元对立。在这种二元对立中,人们通过与他者的对比,形成身份认同。但随着实际情况的变迁,人们也不断调整着身份认同。
-
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