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波斯帝国统治初期,从巴比伦返回犹大行省的回归群体和没有被流放的留居之民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回归群体试图通过对过去和相关记忆的回忆和重塑,重新建构出符合他们意识形态,并占据历史主流的元叙事。本文以《士师记》19-21章作为范本,从支派斗争和“他者化”修辞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反便雅悯叙事的原因和目的,进一步探讨回归群体对身份问题、“以色列人”概念和土地归属的理解与建构,期望能为了解波斯帝国统治初期的犹大行省状况提供一个可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