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囊性变(fibrocystic breast change,FBC)的超声表现特征,提高FBC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的55例FBC患者(60个病灶)与3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42个病灶)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FBC组与IDC组病灶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者分别为86.7%与88.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BC组肿块边缘呈"蟹足"或"毛刺"的显示率较低(P<0.05)。FBC组后方回声增强与囊性变的出现率分别为81.7%与71.7%,均明显高于IDC组的38.1%与16.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FBC组还表现为极少出现高回声晕及乏血供等特征(均P<0.001)。结论 乳腺纤维囊性变超声常表现为不规则,甚至出现"蟹足"、"毛刺"等,易误诊为恶性肿块,但病灶后方回声多呈增强、内部可见小囊腔、乏血供和极少见高回声晕等可能是其特征性表现,可与恶性肿块鉴别,值得深入探讨。
-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