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诊疗性疼痛的影响

作者:王薇; 王萌萌; 林平; 张趁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36): 4406-4408.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2.36.022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减轻学龄前儿童诊疗性疼痛的效果,以探讨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儿科门诊进行静脉取血的学龄前儿童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使用MBPS(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认知理论设计护理干预方案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儿童疼痛行为和配合医疗行为,并根据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被调查的80例儿童中,70%的儿童曾有过疼痛经历如打针、补牙等。家长反映88.3%的孩子对痛苦经历会表现出大哭、恐惧和害怕,8.7%的孩子表现平静。78%的家长自评孩子的性格属活泼型。干预前两组儿童在疼痛总分、面部表情、哭闹情况、行为情况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儿童疼痛总分、面部表情、哭闹、行为情况评分分别为(3.04±0.11),(1.83±0.24),(1.48±0.35),(1.85±0.43)分,对照组分别为(5.45±0.21),(2.27±0.15),(2.52±0.36),(2.41±0.47)分,两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438,9.843,13.115,5.559;P<0.05);两组儿童配合医疗的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比40%;χ~2=8.64,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减轻活学龄前儿童诊疗性疼痛有明显的效果,但应结合儿童的不同性格做后续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