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耐药程度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水平的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1 2年3月至201 5年1 0月天津地区四家三级甲等医院尿液样本分离的非重复感染大肠埃希菌1 00株,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大肠埃希菌分为敏感组(50株)和耐药组(5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菌株I型菌毛fimH、fimA、fimB基因和P型菌毛papA、papB、papC、papGII基因及其相对表达量,采用酵母细胞黏附试验和红细胞凝血试验分别检测I型菌毛及P型菌毛的黏附能力。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Z)检验。结果耐药组中papGII基因的检出率为42.0%,高于敏感组(1 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8,P<0.05),fimH、fimA、fimB、papA、papB和papC基因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敏感组中fimH、fimB和papC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耐药组(Z=3.427,t=5.1 82和8.1 20,P<0.05);黏附试验表明敏感组菌株I型菌毛的黏附能力(64.0%)高于耐药组(40.0%)(χ2=5.769,P<0.05)。结论耐药组I型菌毛的黏附能力下降与菌株的适应性代价有关,fim及pap基因簇编码的其他基因的转录和缺失可能对I型菌毛及P型菌毛的黏附功能产生影响。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