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艾司氯胺酮单药或与小剂量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儿童包皮环切术所需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并评估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序贯法收集2020年5—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包皮环切术的3~7岁患儿72例,随机分为3组,即艾司氯胺酮单药组(E组)、芬太尼(1μg/kg)和艾司氯胺酮联用组(FE组)、舒芬太尼(0.1μg/kg)和艾司氯胺酮联用组(SE组),E组22例、FE组和SE组各25例。按序贯法的实验设计要求,根据实验方案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并记录咪达唑仑给药后3 min(T0)、艾司氯胺酮给药后3 min(T1)、术中切皮即刻(T2)、术毕即刻(T3)4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结果本研究每组各确定8个交叉点。所有病例手术均成功,35例不需要追加艾司氯胺酮,其中E组11例,FE组和SE组各12例。3组间患儿的年龄、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后,E组、FE组和SE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分别为(27.1±7.4)、(23.0±5.2)和(26.3±4.2) s,苏醒时间分别为(43.4±11.3)、(42.1±11.8)和(34.2±15.0) min, 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组和SE组T1时间点的SpO2显著低于E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为0.001、0.003),在T1、T2和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E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为0.015、0.004、0.039、0.010、0.034、0.027)。E组实施手术所需的艾司氯胺酮ED50为1.88 mg/kg(95%CI:1.73~2.04),FE和SE组所需的艾司氯胺酮ED50分别为1.91 mg/kg(95%CI:1.77~2.07)和1.72 mg/kg(95%CI:1.59~1.86),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FE组和SE组(P值均<0.05),FE组与SE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组和SE组各有7例患儿在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后发生低氧血症,大部分患儿的SpO2维持在85%~90%,予面罩吸氧后SpO2快速恢复至正常。结论小剂量芬太尼或舒芬太尼与艾司氯胺酮联合用于包皮环切术能够明显降低患儿术中血压,但不能有效降低手术所需的艾司氯胺酮ED50,同时患儿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增加。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