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周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60例EMs患者(EMs组)在位内膜(增殖期、分泌期内膜各20例)、异位内膜20例及4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期、分泌期各20例),分别选用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标记平均周细胞数(PN)和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VD),并对二者比值(PN/MVD)进行比较,分析周细胞与EMs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EMs组异位内膜MVD高于正常增殖期和正常分泌期内膜(P<0.05),在位内膜增殖期、分泌期的MVD与相应的正常内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内比较均为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5)。EMs组异位内膜PN低于正常增殖期内膜(P<0.05),与正常分泌期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内膜增殖期、分泌期的PN与相应的正常内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均分泌期低于增殖期(P<0.05);EMs组异位内膜的PN/MVD低于正常增殖期和正常分泌期内膜(P<0.05)。在位内膜无论增殖期还是分泌期的PN/MVD与相应的正常内膜比较,均为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内膜(P<0.05),组内比较均分泌期低于增殖期(P<0.05)。结论周细胞对EMs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周细胞覆盖率是判定子宫内膜血管成熟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