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172耳)合并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史、听力受损程度分为3组,其中A组20例(37耳)行单纯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B组25例(42耳)行内镜下腺样体刮除+鼓膜切开鼓室冲洗术,C组61例(93耳)行内镜下腺样体刮除+鼓膜切开鼓室冲洗+鼓膜置管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周、1月、3月的纯音听阈和/或声导抗检查结果,分析各组术后疗效。由于A组患者术前平均听阈正常,因此主要以声导抗检查结果评价该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A组和B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均有好转,但是在同一时间节点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B组、C组患者在术后的平均听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B组患者在术后3月平均听阈恢复正常水平,但是,C组患者在术后1月平均听阈已恢复正常水平。并且,术后1月时C组患者的平均听阈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虽然C组患者比A组、B组患者接受了更多手术方式治疗,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增加。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者根据病史及听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内镜下腺样体刮除、鼓膜切开及鼓室冲洗并鼓膜置管术虽然增加了更多的手术治疗,但是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可以保证较久的治疗效果,对于筛选后的患者值得推广。
-
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济宁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