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丸“同病异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BATMAN数据库收集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丸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TTD、Drugbank、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疾病靶点。取交集后用Cytoscape3.7.2构建中药-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拓扑分析后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用Autodock_vina软件将预测的靶点与药物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苓桂术甘汤有273个治疗靶点,核心作用靶点有AKT1、MMP9、NOS3等,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激活有关;肾气丸有298个治疗靶点,核心作用靶点有ALB、MAPK1、PTEN等,可能与ERK通路的调控以及PTEN介导的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苓桂术甘汤通过激活eNOS释放一氧化氮以及Akt磷酸化等途径,保护心肌细胞,延缓心衰进程;肾气丸抑制ERK通路以及PTEN负调控PI3K/Akt,在抗心脏纤维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