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灰阶血管内超声(IVUS)、IVUS-虚拟组织学(VH)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接受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患者从基线到5年随访钙化斑块进展情况和前体组织成分分析。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生物可吸收支架置入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例(共16个病灶)。利用解剖标志和不透射线标志融合OCT和IVUS图像,并匹配基线和5年随访图像。以杂交融合诊断的钙化灶为金标准,评估IVUS和OCT诊断钙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性,分析OCT和IVUS-VH检测的主要钙化前体组织成分,比较5年后支架内外钙化灶的钙化面积和钙化弧度与术后即刻的变化。结果 灰阶IVUS、IVUS-VH和OCT图像和随访匹配最终入选72对融合横断面,5年随访时发现46个钙化灶,其中24个(52.2%)为钙化进展,22个(47.8%)为新生钙化。OCT分析46个钙化灶主要前体组织成分为脂质(33个,71.2%),IVUS-VH分析主要前体组织成分为坏死核心(34个,73.9%)。5年后,OCT检测支架内和支架外钙化面积均高于术后即刻(均P<0.05)。结论 通过使用OCT和IVUS融合成像发现,置入生物可吸收支架患者5年随访普遍出现钙化进展,OCT和IVUS-VH检测钙化灶主要前体组织成分分别为脂质和坏死核心。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