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凝血功能变化、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4月—2019年2月中核404医院骨科采取手术治疗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PFNAⅡ组、DHS组各50例,PFNAⅡ组采用PFNAⅡ治疗,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或α角(α角)]和Harris评分。结果 PFNA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3.0±10.4) min、术中出血量(114.9±21.0) m L、切口长度(6.2±1.8) cm均少于DHS组[(104.9±17.3) min、(158.0±30.7) m L、(9.4±2.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FNAⅡ组和DHS组患者的Hb、Hct、TT、APTT、PT、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复查,PFNAⅡ组患者的Hb(123.8±8.4) g/L、Hct(38.3±3.4)%、TT(18.2±1.1) s、APTT(32.2±1.9) s、PT (12.4±0.9) s高于DHS组[Hb (118.7±9.1) g/L、Hct (36.5±2.8)%、TT (17.3±1.0) s、APTT(31.1±2.0) s、PT(11.8±1.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D-D值(0.4±0.2) mg/L低于DHS组(0.6±0.2) mg/L(P<0.05);术后3d复查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PFNAⅡ组患者的R值(4.9±0.6) min高于DHS组(4.6±0.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患者的α角(68.1±5.7)°小于DHS组(7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PFNAⅡ组和DHS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患者隐性失血更少、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小的优势。

  • 单位
    兰州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