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确滨海盐渍农田土壤的硝化能力,探究土壤环境中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子,对调控农田土壤硝化作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滨海淤泥质滩涂盐渍区域(东营市和东台市)农田土壤硝化势和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建立了土壤性质与土壤硝化势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滨海盐渍农田土壤除pH值较稳定外,其他土壤性质和土壤硝化势变化差异较大。土壤硝化势范围为0.04~10.42 mg·kg-1·d-1,随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硝化势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Cl-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409、0.397和-0.337;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Na+、粉粒、阳离子交换量、CO32-+HCO3-为土壤硝化势的主要影响因子。SEM分析结果表明,Na+、粉粒、阳离子交换量、CO32-+HCO3-为影响土壤硝化势的直接因子,有机质、黏粒、Cl-、SO42-为影响土壤硝化势的间接因子。总之,土壤Na+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硝化作用的两个主要因素,在该区域调控土壤NaCl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为调节土壤硝化过程的有效手段。
-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